medium一篇文章讲了红牛的发家史。创始人Dietrich Mateschitz之前是卖牙刷的,去泰国出差的时候发现了当地带咖啡因的苏打饮料Krating Daeng很流行,于是他找到其制造商合作,在欧洲售卖能量饮料。产品是基本盘,红牛冷启动牛在营销,文章中讲了几点:
- 自建体育赛事——能量饮料的消费者跟体育运动密不可分,但是初创期根本没有预算在知名的体育赛事的广告位和媒体投放,于是红牛自己干脆发明了一项搞怪的“运动赛事” - Red Bull Flugtag,自制双翼滑翔机从高台跳水。由于比赛无厘头且有一定观赏性,吸引了很多群众围观,品牌也在这其中得到了快速传播。
- “游击队营销”——红牛专门选在人流量大的闹市区放置几堆状似喝完被随意丢弃的红牛易拉罐,让人误以为该饮料消费量太大以至于产生了公共环境卫生问题,引起了大量的争议和关注。而且这种方式有个好处,可以通过定点投放到大学校园/体育馆/夜店等区域来吸引特定的人群。这种野路子营销低成本、高风险、回报未知,不提倡。
- 红牛不上市,没有来自投资者的压力,某种程度上也是红牛得以聚焦能量饮料单一产品的原因。从赞助F1到各种极限赛事甚至到太空跳跃,红牛始终把自己的能量饮料与肾上腺素、刺激、冒险相关联,强化了自己的产品及品牌。包括“能量饮料”这个词 ,虽然能带来能量的饮料有很多(含糖含咖啡因的饮料,甚至像可口可乐早期都是直接加可卡因),但是一提到“能量饮料”,大众脑海里蹦出的第一个品牌仍然是红牛。
https://medium.com/better-marketing/lessons-from-red-bulls-marketing-b8e44aeb2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