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跟乙方大佬吃饭,问我们业务现在量级没有提升的瓶颈是什么,想了下还是在供应链端的,于是说说工厂说说物流,但这明显不是大佬想听的。做乙方尤其是做流量起家的老板应该是遇见了太多用钱+流量就能解决的问题,但我现在对业务的判断是,钱肯定不是阻挡我们更进一步的主因(只有讨论到该选择哪条分支继续走的时候,才会涉及到钱,因为不同分支的投入是不同的。如果沿着现在的分支继续走,那暂时不需要额外融资),因此也不是流量的问题。
流量,尤其是不在一线做业务的微信聊天创业者键盘里的流量,指的往往是新客流量,即在此之前完全没听过所营销产品的innocent audience。这种新客流量用钱就能去买,且在FB和谷歌付费投放获得的流量质量远远高于旁门左道黑科技非主流流量,因为非主流平台相对于主流平台能活下来的意义往往就是不做大而全而只做一部分用户的生意。如果你经营的是一款在FB和谷歌获客的主流产品,缓解业务焦虑而选择把精力放在小众平台或者新渠道,在对渠道不理解的前提下砸人砸时间进去盲目探索,其实是为了逃避思考于是无脑做任何事情的无奈之举。
能够长卖的产品,包括了在FB和谷歌持续付费投放收益为正的爆品(注意这里的爆品不是一阵风,而是保持了稳定的出单频率和持久出单),原因99.99%是产品属于大众产品,就是所谓的“product-market fit”。能在FB和谷歌上大范围扩量,证明产品存在着大范围的需求。品牌能够产生大范围的需求,还是要回归到营销的经典4P理论——Product, Price, Place, Promotion.
一直专注做社媒营销的Savannah Sanchez对此有过详细的分析:
- Product——产品自己本身要有大范围的需求,小众产品不可能扩量。同时产品要考虑跟自己竞品的竞争,即产品对于这个市场是否独特,产品是否通过广告和落地页向顾客表达清楚了自己的独特;
ps: 产品不能是垃圾,垃圾是没法扩量的,这个简单的道理如果一直做货不经手dropshipping的人是不会懂的。
- Price——只有顾客相信产品价格和产品质量是匹配的,顾客才会购买,从而放大到更多的顾客购买。所以要思考,产品定价相对市场来说是偏高的还是偏低的,产品的广告和落地页是否有把价格和质量匹配的价值传递清楚,每个月是否有测试不同的定价策略:打折、包邮、bundle……
- Place——测试新渠道新版位的前提或者说共识是新渠道新版位由于竞争不如FB/谷歌充分,因此有较低的价格或者测试成本。有明确目的和待验证的结论去测试新版位,用便宜的新版位触达新的受众。
- Promotion——专指投放素材创意(创意、图片、文案),通过制作更好的素材和广告文案来提升广告表现效果。大妹对于测素材的频率是一周一组新素材,且新素材测试不能被其他因素干扰,包括落地页的设计和内容也纳入到创意测试的一部分。
总结起来,扩量 = “产品和市场契合” + “营销持续改进”。如果产品推不起来,无法扩量,其实不是钱的原因:
- 产品和市场不match,根本上的错误
- 从广告到落地页到转化的链路漏斗不严密,折损严重
- 广告素材垃圾,没有能够拿量的creative
唯有以上三点缺一不可,其他都不重要。
btw 个人感觉对于DTC品牌来说,FB纯自投可能一个礼拜只需要一个人的4-8个工时。我现在的投放策略非常简单——无脑CBO + broad audience + 自动版位 + 动态素材,全靠FB通过pixel积累的历史数据去优化。你说这有啥门槛呢。